欢迎光临
ITHOME意国之家

抢了意大利人饭碗,温州人做生意,连欧洲人都怕

凭着特有的勤劳与精明,温商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一个新产业——PRONTO MODA(意大利语为“快时尚产业”),支撑起当地的纺织业,让普拉托成为欧洲著名的纺织品集散地,现在这座城市制造的服装产量约占意大利的30%。视频:欧洲70岁的车工还在脚踩缝纫机,在国内看门都嫌老了!

欧洲时尚服装,一夜间就可批量产出

“百面墙”广告牌同样立在普拉托城北的普华寺外。这是意大利最大的中国佛教寺庙,由温州人黄树林牵头建造,他与当地华人努力了3年最终拿到宗教许可,成为意大利法律认可的宗教活动场所。

如今这座寺庙是当地不少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心。寺内的厢房坐着几名旅意温籍老华侨,悠闲地听着光盘收音机里播放的瑞安鼓词。

对很多华人来说,普华寺是一个象征,它标志着意大利官方对当地华人的认可。正是华人的努力,支撑起了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服装制造业。

在意大利,温商最集中的地区不在罗马,也不在米兰,而是普拉托。当地官方数据显示,普拉托约有3万华人,绝大部分是温州人。温商的服装企业聚集在普拉托郊外的伊奥罗(IOLO)和达沃拉(TAVOLA)工业区,而生活聚集地则是靠近市中心的彼斯托伊斯街和费尔兹街一带。

来自瑞安的黄品亮经营着一家服装裁剪公司,位于伊奥罗工业区。工业区道路两旁中文招牌林立,这里的服装企业大部分由温州人创办。

公司里摆放着整排整排的女装,几名外商正在挑选衣服,穿过服装展示区便是裁剪车间。黄品亮说,在他的公司,一个晚上能裁剪出上万件服装,然后交给加工企业缝制,三天内就可交货。这里生产的服装价格便宜、款式新颖,一夜之间就能批量产出欧洲最时尚的款式,然后销往意大利和其他欧洲国家。用温商的话来说,时装的新鲜程度如同温州的海鲜。凭借温商打造的快时尚产业,普拉托成了欧洲快时尚产业中心。

2014年,普拉托当地机构的一份调查显示,普拉托有近5000家中国人企业,其中3000多家企业由温商创办。普拉托地区生产总值中有7.05亿欧元是由中国人企业贡献的,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11%,而中国人的消费达到1.72亿欧元,占消费总量的5.2%。

在普拉托中小企业手工业协会主席科拉迪·贝大奇的办公室挂着一张巨大的纽约风光照,他希望普拉托能像纽约一样成为高度融合的移民城市。科拉迪·贝大奇说:“虽然意大利人喜欢吃面条,中国喜欢吃饺子,但完全可以坐下来一起吃。”

一件服装批发价利润才0.5~1欧元

“快时尚”,这个华丽的产业曾给温商带来了财富,但这种靠拼速度与价格的低端产业到底能持续多久,谁也无法预测。近年来,由于欧洲市场的低迷和同业竞争加剧,普拉托快时尚产业市场陷入窘境,温商们正酝酿着一次自我裂变,试图通过升级转型走出困局。

温商经营的快时尚产业低利润、低附加值的现状必须要改变。“一件服装批发价才几个欧元,利润一般在0.5~1欧元,有时连0.5欧元都没有,企业赚钱只能靠产量,企业之间无序的竞争严重挤压了利润空间,很容易让整个产业崩盘。”

为增加利润空间,普拉托的一些温商开始想办法自创品牌。维多利亚时装公司董事长王增理目前正在跟意大利一家知名服装企业洽谈收购一个男装品牌。拿下这个品牌后,他准备把服装销往市场空间更大的中国。

温商程文龙则是直接申请注册一个女装品牌。“为别人加工,利润很低,只能靠拼量,太辛苦。”程文龙说,向品牌化发展,增加服装附加值,扩大利润空间,也许是破除当下困境的一条途径。

十几年前,普拉托与温州就结为友好城市,双方提出加强纺织、旅游等产业的合作,共同开辟一条新的“丝绸之路”。如今,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倡议下,这条新丝路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中国小裁缝抢了意大利人的饭碗!

意大利遍地华人服装修改店

经济危机以来,很多华人的生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大街小巷的华人修改店突然多了起来。意大利人荷包缩水后不像以前那么大手大脚了,修补需求陡然上升。但意大利裁缝越来越少,即使有,也贵得咋舌。

危机当中必藏商机。

华人修改店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收费便宜,做活麻利,与人方便与己有利,逆势绽放的修改店也成为华人在经济危机中探得的又一条躲避风雨的生存门道。

陈姐原本在衣服工厂里做工,工厂货源少后,她出来开了家修改店。陈姐的手艺不错,做活又麻利,一些佬外原本都要扔掉的衣服经她一改又还原如初了,就连小孩子喜欢的毛绒玩具她也能修补完好。就这样,客人们口口相传,家里有什么窗帘或被褥需要缝的也来找她。陈姐的收费基本上在3到5欧元左右,佬外付钱也不会感到心痛。现在,陈姐的收入还在上升,念大学的女儿也过来帮忙。

修改店到底能赚多少?有人说,“一家4口人,俩夫妻2个孩,开了5年,还可以。生意好的话一天收500,有时一天1000也有,不过很辛苦”;还有的说,“开这店不要很多本钱。我小姨开了一家,头几个月生意不好,很担心。后来好了,老外店里卖不掉的牛仔裤也拿到她店里修短,一拿一大袋……”

无声蔓延的华人修改店也让意大利老裁缝陷入苦苦的挣扎中。

数据显示,2018年布雷西亚省共有274家剪裁店(2013年为217家):其中意大利人注册的有146家,外国人注册的128家。

当地一位裁缝大妈把华人同行轻蔑地称之为“那些中国小裁缝”,她表示“这些外来者吓不倒我。我们靠质量取胜,尤其是那些贵重衣物,我们仍是首选……时尚是意大利人的,这是我们的特权。”

大妈承认,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还包括这行后继无人,“我好累。我从早到晚都在做,试图应付所有费用,我不明白他们(华人)怎么收那么低。我想材料一定很差,而且他们最擅长头两年不缴IVA,他们总能找到各种钻营的法子”。

不过,另一位已做了40多年裁缝的大叔却不同意她的观点:“华人并不可怕。我绝不会把我们承受的商业苦难归咎于他人竞争。问题在于意大利人的心态。今天这个结果是多年失策的结果,那些跨国公司受到青睐,小工匠则被税收和官僚主义压垮。如果我们不改变自身,情况就不会改善”。

华人修改店并非都那么成功。有的人随大流也去开店,结果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修改店赚不了太多钱,死累死累,活多就得叫工人,就没钱赚了。我宁愿去给别人打工!”还有的提醒:“新开很难做,要做好头一年喝西北风的思想准备”。一些手艺不过关的华人师傅做活不仔细,拼接不工整,回头客越来越少自然开不下去了。

来源:服装邦

免责声明: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0)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抢了意大利人饭碗,温州人做生意,连欧洲人都怕》
文章链接:https://ithome.altervista.org/archives/6869
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